• 配资公司佣金 “偿二代二期”落地后险企偿付能力普降 部分公司指标“腰斩”

  • 发布日期:2024-10-01 23:55    点击次数:177

    配资公司佣金 “偿二代二期”落地后险企偿付能力普降 部分公司指标“腰斩”

    偿二代二期工程正式落地配资公司佣金,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正在显现。

    截至目前,已有近160家险企在中保协官网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从披露的数据看,今年一季度约八成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降,个别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甚至“腰斩”。

    面对偿付能力的普遍下滑,不少险企正积极寻求多元化“补血”渠道,试图以发债、增资等方式提高偿付能力,也有少数险企选择向监管申请过渡期政策,以缓解偿付能力下滑的压力。

    新规之下八成险企偿付能力下滑

    对于险企而言,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是否具备偿还债务能力的动态指标,包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等一些列监管指标。

    偿付能力对险企健康运营至关重要,一旦发生偿付危机,不仅公司无法正常经营,被保险人或投保人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害。根据监管要求,偿付能力达标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100%、风险综合评级达标标准为B类以上。不符合以上任意一项要求,则被视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日趋完善。偿二代一期工程于2015年落地。2021年年末,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简称“偿二代二期”),要求保险公司自2022年1季度起按照新规则编报偿付能力报告。

    8月12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161.43万元,占总成交额2.29%,游资资金净流出405.45万元,占总成交额5.75%,散户资金净流入244.02万元,占总成交额3.46%。

    这也是SHEIN持续对供应商开展围绕技术创新、培训支持、工厂扩建和社区公益服务等四大赋能计划基础上,在绿色节能领域对供应商进行加持赋能,以“4+1”体系全面促进供应商可持续发展。

    相较于原规则,偿二代二期对险企的资本认定更加严格,不仅完善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计量标准,大幅提升了风险因子,同时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增值计入实际资本。此外,针对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多层嵌套等问题,要求按照“全面穿透、穿透到底”的原则,识别资金最终投向,基于实际投资的底层资产计量最低资本。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偿二代二期实施后,大部分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出现下滑。一些受影响较大的险企或需要补充资本以达到监管要求。

    从目前已披露的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看,险企一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确实普遍出现下滑,一些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甚至“腰斩”。比如,今年1季度,复兴联合健康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1.83%,较2021年4季度减少81.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6.7%。安心财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更是由上季度末的-326.12%降至-748.58%。

    于此同时,部分2021年4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的险企,今年一季度则出现明显下降。比如,华汇人寿、小康人寿、诚泰财险等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季度末大幅下滑,分别下降2199.37、764.9和470个百分点。

    虽然偿二代二期工程已正式落地,但对于受偿二代二期规则影响大的保险公司,仍可申请过渡期政策。

    银保监会明确,因新旧规则切换导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或跌破具有监管行动意义的临界点(如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50%以下、120%以下或100%以下,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75%以下、60%以下或50%以下)的保险公司,可以向银保监会反映有关情况。银保监会将根据实际情况一司一策确定过渡期政策,允许在部分监管规则上分步到位,并将督促公司制定过渡期计划,严格落实,最晚于2025年起全面执行到位。

    就目前情况看,都邦财险、渤海财险2家险企已获得偿二代二期过渡期政策名额。

    都邦财险在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3月21日,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正式批复《关于明确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过渡期政策的通知》,给予都邦财险2022年至2024年三年的过渡期政策。过渡期政策规则下,都邦财险一季度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25%,较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

    同时,都邦财险还指出,过渡期政策的批复执行,虽然对当前公司偿付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作用,但随着时间推进,风险因子将以年度为单位逐渐上升,到2025年过渡期结束。公司将密切关注规则(Ⅱ)下(不考虑过渡期政策)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的变化情况,改善经营,提高盈利能力,提升实际资本。 

    继都邦财险之后,渤海财险亦在偿付能力报告中称,一季度起,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降,公司结合偿付能力状况和经营情况,按照监管要求和安排,申请了过渡期政策,以一定程度抵消新规则带来的偿付能力下降影响。2022年一季度,渤海财险过渡期政策下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2.38%,较2021年4季度上升了10.66个百分点。 

    险企长期资产配置能力受考验

    2022年以来,在偿二代二期工程等多种因素叠加下,已有大批险企开启融资“补血”模式,其中不乏大型企业的身影。

    比如,4月17日,平安养老发布增资公告称,为保障偿付能力、支持业务发展,拟向股东申请增资105.2亿元。本次增资由平安集团全额认购,无新增股东。

    4月29日,中国太保(601601)亦发布公告称,集团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对旗下产寿险子公司的增资议案,增资金额约37亿元。同意太保产险从未分配利润中提取12亿元增加任意盈余公积,通过任意盈余公积按目前持股比例向全体股东转增普通股;同时,太保集团董事会还同意按目前持股比例以约 24.58亿元认购太保寿险新增发行的普通股,太保寿险本次增资总额约为25亿元。

    4月30日,中国人保(601319)董事会也宣布,为更好地服务集团发展,集团公司拟发行不超过人民币180 亿元的资本补充债,该事项已由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提请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此外,今年以来,多家险企的增资扩股方案已经获得银保监会批复。比如,中荷人寿获批增资9亿元;中邮人寿获批增资72亿元;信美相互人寿获批增资1.76亿元;招商仁和人寿获批增资16亿。

    除增资“补血”外,险企还纷纷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投资能力、降低人力成本等方式提升公司偿付能力。

    比如,永安财险在1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指出,公司应利用好资金运用政策,提高综合收益,优化购置投资产品的信用等级,购买高风险产品同时评估各项风险占用资本的大小。在保险业务经营中加强理赔管控,坚持效益优先原则,控制高风险业务;优化效益险种占比,降低成本管理费用,提高承保业务质量,继续实行差异化管理政策,降低销售费用和人力成本。

    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C的渤海财险也表示,为提升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提高公司资本使用效率,公司大力调整业务结构,加快出清亏损业务,严控产品线直接成本率和非销售成本等,提升资本内生动力。同时,制定与战略发展相适应的资本规划,积极推进增资引战等资本补充工作,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

    偿二代二期工程的实施虽然对险企的偿付能力形成一定的冲击,但整体影响有限。东方证券(600958)分析师在研报中表示,偿二代二期工程的实施对于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产生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大型险企凭借丰厚的资本实力仍能实现远高于监管红线的偿付水平。因此,偿二代二期工程对其整体影响有限,各大险企会依旧根据自身战略需要来推动业务发展,而部分资本实力较弱的中小险企或将通过调整资产配置与负债结构,或通过资本募集来满足监管要求。

    兴业证券(601377)分析师则指出,长期来看,偿二代二期规则紧控核心资本补充条件,更考验险企负债端保险主业的盈利能力与资产端长期资产配置的管理能力。偿付能力相对较低的公司分红或将受到影响,若未来盈利性较差且股东无能力持续注资配资公司佣金,不排除部分股东退出行业的可能,行业存在潜在的供给侧改革优化。